7月1日,以“向海图强 共守家园”为主题的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两岸船政文化交流活动在福州举办。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符之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台盟福建省委会主委江尔雄,左宗棠后裔、上海市原副市长左焕琛,林则徐后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林强等出席,两岸船政专家学者、船政后裔、台青代表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符之冠代表台盟中央对两岸船政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船政文化造就了“开风气之先”的知识分子,孕育了前赴后继的海军英才、海洋人才,两岸船政人为守护家园、台湾光复和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岸同胞要以船政文化为纽带,大力弘扬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共同携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左宗棠后裔、上海市原副市长左焕琛作为后裔代表致辞,她表示,一个多世纪前,高祖左宗棠就已十分重视台湾重要的战略地位,以非凡的魄力创办船政,成为中华民族探寻自强复兴之路的重要开端,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船政与台湾的渊源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生动见证。
活动上,福建省文史馆馆员、原省方志委编审陈名实 ,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台湾历史学者、作家徐宗懋,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共同启动“船政抗战史迹调查”项目,这标志着船政抗战时期历史遗迹的调查研究正式拉开序幕。陈悦表示,“在抗日战争中,作为船政历史传承机构的马尾造船所、海军学校、勤工学校,都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大迁徙。这些机构或是保存船政制造的火种,或是坚持海军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抗战时期,船政相关机构迁徙涉及福建省内多地,以及湖南、广西、贵州、四川、江苏、上海等外省市。此次‘船政抗战史迹调查’项目,旨在充实船政历史研究,丰富船政文化挖掘。”
台湾黄埔军校同学后代联谊会会长丘智贤多年来持续组织开展抗战纪念考察及黄埔军校纪念活动。他说,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民族记忆,相关史料既在大陆也在台湾,需要两岸合作挖掘研究,才能够把这段故事更完整呈现,让更多人知晓。
活动上,福建船政文化研究院聘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忠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张剑葳,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历史研究所所长郭满,上海元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军宏担任特聘研究员。福建船政文化研究院成立于2023年,致力于船政学术研究,挖掘船政文化历史和当代价值,树立船政学术品牌,至今已聘请全国不同院校、不同领域的十余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推进福建船政文化研究院的各项工作,包括船政抗战历史研究、史料整理与挖掘,弘扬船政先辈自强不息、抵御外侮的精神,以及挖掘船政文化工作中的爱国主义故事,传承家国情怀。
在开幕式主旨演讲阶段,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分别作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甲午后国人收复台湾的思想探索》、《福建船政与清末台湾全图的测绘》、《访查乙未抗日台南战场遗迹》、《从海权抗争到民族觉醒——中山舰与福州船政的抗战精神传承》、《心存家国身为客——甲午宿将萨镇冰抗战时期的四川之行》、《向海图强:抗战胜利前后的海军重建与台湾相关接收工作》、《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历史照片的制作》主旨发言,深入探讨船政对台湾历史文化的影响。
听完主旨发言,“海容”号巡洋舰电机军士长陈泰亮外孙杨思慈深受感动。他说:“1937年9月的江阴保卫战中,我外公所属的‘海容’号巡洋舰,与‘海筹’号、‘海琛’号两艘同级巡洋舰一起奉命沉江,参与构建江阴阻塞线,阻止了日本海军沿江进攻南京,为抗战立下功劳。”今天,我们更要牢记抗战历史,缅怀为国捐躯的抗战先烈,珍惜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历史财富,学习先辈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活动期间共举办了五场平行活动,包括:由福建江夏学院承办的“共同弘扬船政文化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讨交流;由福建船政文化研究院承办的“船政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学术交流活动;在船政书局举办的“文化创新思潮的碰撞”船政青年圆桌对话活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研究会承办的的纪念沈葆桢诞辰205周年座谈会;福州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发轫·发展·发扬——船政职业教育研讨交流”活动。同时,中华卓越青工总会闽台经贸文化交流团、台湾高雄南岛舞协会、船政后裔等也分别到中国船政文化园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等地进行了参访研学。
编辑:林鑫涛
校对:傅雪辰
审核:杨明新
来源:福建船政微信公众号